陈惠杰
1983.01.20女汉族
吉林省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吉林省E类人才
出生籍贯:吉林.德惠
政治面貌:群众
目前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职能职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教师
最高学历:博士后
最高职称:副教授
陈惠杰,吉林省德惠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烟台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吉林省E类人才,从事动物疫病分子诊断及防控、药理与环境毒理研究。任现职以来,主讲《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
学习经历
2014.09.01 - 2019.12.30
东北农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 (博士后)
2007.09.01 - 2010.06.3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 (研究生)
2003.09.01 - 2007.06.3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 (本科)
工作经历
2010.06.01 - 2024.09.0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教师
学术获奖
指导学生进行微藻虾青素改善聚苯乙烯微塑料诱导的鲤鱼头肾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的研究,成果获得CULSC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二等奖;
指导学生进行微藻虾青素改善聚苯乙烯微塑料诱导的鲤鱼头肾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的研究,发现微藻虾青素(MIA)对聚苯乙烯微塑料诱导的鲤鱼头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MIA通过调节NF-κB、MAPK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相应成果获得CULSC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级二等奖。
指导学生进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党参、黄芪多糖泡腾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成果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指导教师奖;
指导学生进行猪重大传染病高精度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盒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教主赛道吉林省银奖;
指导学生进行伤科之光--七厘散涂膜剂的制备研究,成果获得“建行杯”第七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吉林省铜奖;
指导学生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精准快速诊断试剂盒研究,成果获得“建行杯”第八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吉林省铜奖;
指导学生进行分子诊断专家一无醇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研究,成果获得2023年 “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吉林省二等奖;
学术成果
近五年,对柚皮素靶向Keap1调控Nrf2/ARE轴拮抗禽肺炎机制进行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对中成药大品种泻肺定喘片的二次开发与产业化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对新型高精度循环肿瘤DNA提取试剂盒开发及应用进行研究,分别获得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支持;此外,对一种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研究,相应成果申请并授权了国家发明专利。
与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发表论文
2024年,系统研究 ROS/CncC -异源信号通路在鲤鱼淋巴细胞对甲氰菊酯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脂质过氧化和 Fe2+代谢失衡与ROS/CncC -异源信号通路及淋巴细胞免疫毒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深入理解甲氰菊酯免疫毒性提供新视角,相关成果发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杂志上。
指导学生系统研究 ROS/CncC -异源信号通路在鲤鱼淋巴细胞对甲氰菊酯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脂质过氧化和 Fe2+代谢失衡与ROS/CncC -异源信号通路及淋巴细胞免疫毒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深入理解甲氰菊酯免疫毒性提供新视角,相关成果发表在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杂志上。
2023年,发现微藻虾青素(MIA)对聚苯乙烯微塑料诱导的鲤鱼头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MIA通过调节NF-κB、MAPK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揭示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诱导鲤鱼脾脏淋巴细胞焦亡的毒性机制,首次发现MIA对DON诱导的鲤鱼脾淋巴细胞免疫毒性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以上成果发表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杂志上。
2022年,对环境中的双酚A(BPA)和硒(Se)缺乏进行研究,发现BPA暴露引起鸡肾脏组织氧化应激,下调PI3K和AKT的表达,激活Bcl/Bax-Caspase 9-Caspase 3和 RIP3/MLKL信号通路,从而导致鸡肾脏发生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此外,硒缺乏显著促进了BPA暴露鸡肾脏中肾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表达。同时,硒缺乏通过调节NO和AMPK/mTOR信号通路,加剧了双酚A诱导的鸡肾脏自噬。相关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和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杂志上。
此外,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猪睾丸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进行研究,并发现柚皮素(NRG)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缓解DBP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杂志上。同时,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株与经典株在IPEC-J2细胞中的比较转录组学进行分析,成果发表在Veterinary Microbiology杂志上。
2021年,发现NRG能够特异性地与Keap1中DGR结构域的活性残基结合,从而激活Nrf2信号通路,进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最终抑制BPA在ST细胞中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凋亡,成果发表在BioFactors杂志上。
同时,对miR-26a-5p/PTEN/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发现硒酵母可以拮抗镉诱导的鸡肾脏程序性坏死,发现硒酵母能显著阻止镉在肾脏中的积累,并通过抑制RIP1、RIP3和MLKL的表达来减轻镉诱导的程序性坏死。硒酵母激活了miR-26a-5p的表达,从而下调了PTEN的表达,导致PI3K/AKT信号通路的上调,并抑制了硒酵母和镉联合处理组鸡的氧化应激。此外,硒酵母还能特异性降低酵母硒和镉联合处理组鸡中热休克蛋白60(HSP60)、HSP70和HSP90的表达水平,成果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杂志上。
此外,首次评估了金丝桃素对PEDV的抗病毒效果,发现金丝桃素治疗后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本研究首次证实金丝桃素通过靶向3CLpro对PEDV和TGEV具有抑制作用,它不仅作为一种泛抗-CoV化合物,而且可能作为其他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化合物,本成果发表在Viruses杂志上。
2019年,对贯叶连翘提取物(HPE)和金丝桃素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进行研究,发现金丝桃素显示出对IBV感染的潜在抗病毒活性,并与抑制病毒在CEK细胞中的凋亡和ROS生成有关。同时,我们发现HPE在体外和体内分别具有显著的抗IBV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通过MDA5信号通路上调I型干扰素的mRNA表达,并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此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发现HPE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金丝桃苷、槲皮素、槲皮苷、伪金丝桃素和金丝桃素,这些化合物的组合可能介导了抗病毒活性。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和Poultry Science杂志上。
学术成就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项,主持吉林省高教学会项目1项,累计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SCI论文5篇,中科院二区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60。
指导学生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组)国家级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吉林省赛二等奖,吉林省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铜奖2项,长春市2023年超越杯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23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吉林市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师优秀奖等。